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

郭正亮受不了:別縱容李登輝的親日史觀

郭正亮受不了:別縱容李登輝的親日史觀
2015年08月23日
郭正亮並不懷疑李登輝和兄長以「貨真價實的『日本人』身分為祖國奮戰」的說法,
但就統計數字來說,1943年台灣總人口659萬人,
當時包括自願和強迫,台灣人投入日本軍參戰有8萬人,軍屬與軍夫12萬人,
合計20萬人,只佔1943年總人口百分之三。
1936年9月,日本在台灣全力推動「皇民化運動」,李登輝父親李金龍是日本刑警,
為了宣示效忠日本殖民政府,就率先替兩兄弟改名
皇民化絕非台灣主流,直到1943年12月,據統計全台灣只有17526戶改姓名,
占總人口不到百分之二
對台灣多數基層民眾來說,「台籍日本皇民」其實就是少數「親日高級台灣人」。

當年台灣人至少有三種歷史選擇:
一、徹底認同日本統治,自願改為台籍日本皇民的「親日派」。
二、徹底與日本殖民決裂,選擇投入中國抗日戰場的「親中派」。
三、繼續推動台灣自治改革運動,抵抗日本殖民壓迫的「本土派」。
但包括李登輝在內的親日派,常因為反對國民黨外來政權,
故意誇大「日本皇民」史觀以偏概全


郭正亮問:相對於其他亞洲殖民地,日本殖民統治者果真對台灣人比較好嗎?
其實不然,日本統治台灣50年,台灣人只出現過
2名科長、3名郡守、3名法官、9名中學教員、2名大專教授,
從來沒有任何台灣人進入中上管理階層。
而比起日本本土和朝鮮,警察密度高出將近三倍,
他說:「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,根本就是警察之島。

日本對台籍日本兵有著嚴重的歧視待遇,根據厚生省公布的戰後軍人復員統計,
台籍日本兵從軍死亡率高達15%,是朝鮮兵的5倍。
且儘管台籍日本兵和日本軍人服役相同,台灣兵戰後卻始終無法得到日本政府補償,
直到1995年才發放補償金,且只以當年未支付金額的120倍計算,
比起日本軍人的7000倍,相差高達58.3倍
李登輝在總統任內,卻不曾為台籍日本兵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做過爭取

郭正亮再以台灣跟韓國做比較,認為當年朝鮮人的日本皇民化程度,其實遠超過台灣,
但在戰後韓國人對日本持負面態度高達77%,僅次於中國90%,高居世界第二,
和台灣成為強烈的對比。
他認為這是一種「台灣人完全被『親日史觀』誤導的歷史迷失!」

和李登輝曾改名「岩里政男」一樣,後來發動軍事政變的朴正熙
也曾在1940年改名「高木正雄」。
1945年日本投降,「高木正雄」堅持日本皇軍精神拒不投降,
還槍殺蘇聯紅軍聯絡員,後來才輾轉被遣返韓國。
但他回國後,始終避談這段從軍史,即使如此,朴正熙仍然因為急於和日本發展經濟合作,
被韓國人抨擊為戰後最親日的國家領導人。
他的女兒朴槿惠在1998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之後,就始終以堅定反日著稱

郭正亮還提到,呂秋遠律師曾替李登輝辯護,認為李只是「說出事實」,
並以1945年台北遭到美軍轟炸為例,說明當時台灣是日本殖民地,
和中美兩國站在對立面。
但1945年蘇聯對日宣戰,半個月內攻入朝鮮,同樣造成許多朝鮮民眾傷亡,
但戰後韓國主流史觀,是堅持朝鮮人追求民族解放的抗日立場,
儘管蘇聯與日本激戰導致朝鮮民眾傷亡,
但韓國人則認為這是推翻日本殖民統治的必要之惡。
「從來沒有韓國人會以『這就是歷史事實』的態度來自我辯護,
更不可能以『當年曾為日本皇民』為榮!」

最後他提到,在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向韓國抗日人士紀念碑獻花下跪
為日本殖民統治道歉的時刻,做過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
卻配合日本政界說出以偏概全的言論。
對比亞洲各國反省檢討日本殖民侵略歷史,台灣的親日態度簡直是「亞洲孤兒」。
若繼續縱容李登輝的「親日史觀」橫行無阻,才是台灣人的真正悲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