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

石之瑜觀點:學殤——我國大學校長文化之死

石之瑜觀點:學殤——我國大學校長文化之死
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7%9F%B3%E4%B9%8B%E7%91%9C%E8%A7%80%E9%BB%9E-%E5%AD%B8%E6%AE%A4-%E6%88%91%E5%9C%8B%E5%A4%A7%E5%AD%B8%E6%A0%A1%E9%95%B7%E6%96%87%E5%8C%96%E4%B9%8B%E6%AD%BB-000127685.html

 

石之瑜

426

短命、短視、短利、短線的文化,已然普遍進入我國大學的膏肓。

 

什麼叫做六神無主——

上午說要集中力量拔尖,下午覺得不能忽視平衡發展;

上午說要爭取各種評鑑排名,下午覺得不能迷戀評鑑;

上午說要培養年輕學者,下午覺得不能浪費在年輕學者培養上;

上午說要集中投資國際化,下午覺得自己根本缺乏國際化競爭力;

上午說要提高院系自主自治,下午覺得不能聽任院系為所欲為;

上午說鼓勵各單位自行募款,下午覺得學校的名聲不能隨便出借........

 

國立大學上上下下天天都在開各種委員會,開會的決議看起來煞有介事,但下次開會前已經有人破壞,蕩然無存,等再開會,凡是都可能重新來過。

以至於所謂委員會,無非就是健忘會

每天就在理想與現實之中擺盪。

制度與慣例就成為決策的藉口,而不是決策的依據,

在形勢交錯之中一旦有了臨時的決定,

剩下的就是技術性的要迴避那個條文,或引用那個條文。

 

校長對同仁不滿,但誰也不相信校長滿口的仁義道德;

年輕教授怨恨老教授,則赤裸裸地進行利害得失的算計。

學術行政徹底的量化,委員會林立,且動不動採用投票,真正動機就是讓檯面的人擺脫責任,而實際上幕後動作永遠不會停止。

檯面的人為什麼不能擔負責任呢?

不見得是害怕,更是因為評估責任的標準不存在,或標準太多,或標準日新月異。

他們習慣了無所適從,麻木了,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大學校長幾乎沒有文化可言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