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

大數據的今日,小眾還有市場嗎?

大數據的今日,小眾還有市場嗎?

by 

 鄭志凱 2017.10.25

 
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46592/big-data-mass-fundraising-market

 

經濟價值跟數目的關係不只是線性,甚至是指數關係。最初提出這個觀點的是梅卡非(Bob Metcalfe),他主張網路的價值跟網路中節點(node)數目的平方成正比。

換一個角度,也可以說一個群體的價值不是人口數的線型關係,而是指數關係

這種指數函數的價值觀主導了網路時代的企業發展思維,數大不只美,更蘊藏了龐大的商業價值。

美國的FANGFacebookAmazon, Netflix, Google),以及中國的BATBaidu, Alibaba, Tencent),都是拜「數大便是美」之賜,成為21世紀難以動搖的虛擬帝國。許多創新也由大數發想,顛覆了傳統的市場秩序

 

例如:

P2P的資訊網路結構:

 Peer to Peer的架構下

兩端的P越大,反而效率越高,SkypeBitTorrent便是標準的例子。

群眾募資(crowdfunding)或群眾外包(crowdsourcing):

 群眾外包屬於一對多

群眾募資兩端多對多,效率自然最高。

這是為什麼Kickstarter上募款總額或是單項募款金額總是比FlyingV高出一兩個數量級的原因。

 

共享經濟(shared economy):

 在共享經濟裡,參與人數越多,投入的共享資源越龐大,效率也越高,這又是另一個大n比小n具有優勢的例子。

UberLyftAirbnb

大數據(big data):

 發展人工智慧固然要靠高明的演算法,但只有用大量數據來練功,演算法才能越來越聰明。

 

你鎖定的是大眾,還是少數人?

也有人另闢蹊徑,追求鐘形曲線的兩端──所謂離群者(outliers)的族群。這本來是小眾,但如果鐘型結構的量體夠大,小眾也有能具備經濟規模。

推特(Twitter)以140個字母聞名,

歐巴馬下台後人氣不降反升,粉絲接近一億,

而以推特治國的美國總統川普也有4,000萬跟隨者。

推特追求鐘型結構中間最大的板塊,結果成就了120億美金的公司市值。

更有網路媒體專攻長文,例如Epic MagazineThe Big RountableLongreads2014年被WordPress收購)。

雖然能靜下心花30分鐘讀完一篇長文的讀者不多,遠比利用10秒鐘碎片時間讀完一則推文的讀者為少,但在一個人口眾多、鐘型結構量體夠大的市場而言,即使屬於小眾的離群者也能達到經濟規模。

 

知識與娛樂相較,娛樂是大眾,知識永遠是小眾。

矽谷的Quora2009年創立起,打造了一個大眾知識交換的平台,一人提問,眾人回答,不追求娛樂,卻創造了一個知識供給與需求的市場。

中國大陸也有一個類似的知識問答平台《知乎》,以及完全知識性的個人談話節目《羅輯思維》。這些新創公司雖然終究是小眾,但市場估值都到達了獨角獸的等級。

 

8020法則每人都耳熟能詳。在帕累拖分配圖(Pareto Chart)上,少數熱門產品佔據了最大的銷售量(80%,眾多的冷門產品拖了長長的尾巴,總量卻聊聊可數(20%)。

如果市場太小,20%的基數小,再分散到品類繁多的冷門產品,每一種產品便極難達到經濟規模。因此長尾效應在大市場才有發揮的舞台,小市場裡多數公司只好追求80%的熱門產品,捨棄20%的長尾。

小市場的台灣,可以這樣想

對台灣這樣的小市場而言,Outliers不夠遠,數目不夠多,至於長尾效應,或是免費增值(freemium)的商業模式,都難免先天不足,後天難以為繼。

那台灣還能有哪些對策?

避免落入東施效顰的陷阱。

如果題目夠好,創意夠新穎,不妨放眼大市場

然而攻堅需要充沛的糧草,人才、資本都必須有相對應的搭配,才具備進入大市場的爆發力和續航力。

還有一招是集腋成裘。小市場往往被大廠商忽略,

新創公司如果能夠克服語言、文化、法令的市場障礙,有效進入許多小的市場,也能積小為大,達到更大的經濟規模,

這是新加坡許多新創公司如GrabTaxiLazada能成為獨角獸的竅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