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

國防採購中,百億元的浪費

國防採購中,百億元的浪費

20161105

http://www.storm.mg/article/185527

這間辦公室的十六名員工,執行每年耗費估計超過台幣三十四億元的「工業合作計畫」。他們是受國防部與經濟部委託的「工合小組」

工合小組成員都是「財團法人金屬發展研究中心」的員工,受官方每年以兩千六百萬元委託,執行相關案件申請審核。這個計畫的目標是透過「強化產業升級轉型、引進軍民通用關鍵技術」,而達到「產業結構優化與國防能量自主」,此計畫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。

例如當台灣購買塞考斯基的黑鷹直升機、洛馬的F-16戰鬥機、雷神的愛國者飛彈或波音的阿帕契直升機,台灣的廠商並沒有能力製造這些高技術的零件。就算台灣有能力製造,國外軍火商也常因為台灣缺乏有效的「安全及背景查核」(security clearance)機制,不願意讓台灣廠商進入敏感產品的供應鏈。

在無法克服這些障礙下,台灣不強求國外軍火商的產品部分在台灣製造,轉而要求以買價的某百分比累積為「點數」(目前的額度是百分之四十),事後換取其他的補償:

例如技術移轉採購合約(台灣廠商有能力製造的產品)、人員訓練、甚至對我國企業的直接投資

按工業合作的原始設計,部分零件在台灣採購並不會影響國外廠商的成本,唯一的差別是零件的來源。

而累積成為點數的取代方案,就會增加其成本,因為國外廠商必須額外提供和產品製造不相關的補償服務,所以國外廠商報給台灣的產品價格,都包含了這些未來必須提供的服務成本。

軍備局與工業局為了鼓勵高價值的補償服務,容許軍火商用特別性質的補償項目沖銷較多的點數。比如說,軍火商若提供價值一美元的「人員訓練」給台灣企業,只能抵一個美元的工合點數;若簽訂價值一美元對台灣企業的「國內採購」,則可抵兩個美元的工合點數;而若提供給台灣企業價值一美元的「技術移轉」,可抵十五至二十倍的工合點數。

計畫的設計是希望國外軍火商提供技術移轉,提升台灣廠商技術升級、促進國防及產業發展。

但是根據記者調查發現,這些花納稅人的錢所支付的工合點數,換來的「技術移轉」經常是國內企業在市場就能夠以更低價格取得之服務;而用來沖銷點數的「國內採購」,也經常是台灣廠商早就獲得的訂單。

20102015年,因為台灣對外的國防採購,新增了二十八億美元的工合額度(統稱為美元點)。同期間,工合小組執行了四十六個項目,消耗二十四億點,其中百分之八十六屬於「技術移轉」性質,其餘大多為國外廠商對台企業的「國內採購」。到2015年底,還有二十八億美元點未執行

然而,在已執行的數十億美元點的工合額度中,值得檢視的是:國外軍火商在黑鷹、阿帕契、愛國者等系統售價中「預提」了多少成本?

多年來,美政府在軍售案裡時常扮演轉賣方。國際客戶可以直接與美國軍火商交易,也可透過美國國防部

若選擇後者,美國防部就會與軍火商詢價、管理採購過程、並以轉賣方的角色「發價」給買方,同時向買方收取百分之五的軍售合約行政與管理費。這是台灣經常選擇的途徑:

軍火商賣武器給美政府,美政府加價轉賣給台灣。若是長期的採購案,軍火商每三個月便發帳單給美政府,美政府再向台灣請款

軍方真正的顧慮:「其實工合成本的透明度,坦白講對我們軍備局、對國防部來說,會是一個衝擊。

因為大家一定會挑戰:你為什麼要多花這個錢去獲得這個裝備?」

記者向美國軍火商訪談後發現,美商的武器報價會先加百分之五至八,以反映執行工業合作的成本

一名派駐台灣的軍火商主管說:「我們會再加二五%的行政費用,畢竟不可能倒貼買方。」他未被公司授權發言,所以不願具名。

「除了在台灣專門負責與工業小組接洽的同事,我們另有一支團隊在世界各地跑,幫台灣尋找可行的工合項目。每一季,不管有沒有項目成交,他們的薪水與差旅費,我們當然算在台灣的帳上。」

如此估計,自2010年工合小組執行的二十四億美元點,耗費了政府超過台幣二百億元

「工業合作計畫」經常用來換取國內廠商原本就可獲得的服務,而且市場價格遠低於所使用的點數成本

在採訪過程中,有些訪談對象認為,「工業合作計畫」的成本根本不是重點。他們表示,這些換來的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。只有透過這些點數,政府才能協助台灣企業得到他們無法獲得的技術以及服務。

工合小組在2011年使用六千萬個美元點(納稅人承擔約台幣五億元的成本),替民航局及國內航空公司(長榮、復興、亞航、中華科大)取得符合國際民航組織規定的認證,購買地勤維修人員的訓練教材、考試題庫、軟體等。

航空維修人員的訓練與認證容易取得,不需要透過高成本的「工業合作計畫」,也或許不應該運用納稅人的錢

「工業合作計畫」的各個採購案,「協助漢翔公司切入美商波音公司供應鏈,創造外包衍生訂單,納入外國大廠的合格供應鏈,商業衍生效益」,總共近四十億元。

 

漢翔在2003便開始直接為波音製造737747的客機艙門。

但是在七年後的2010,工合小組才執行一個波音向漢翔採購艙門(並沖銷六千多萬美元點)的「國內採購」工合案。

2004,勞斯萊斯開始委託漢翔製造發動機零組件;根據漢翔的公告,2009年漢翔「正式成為勞斯萊斯的策略合作夥伴」。但是工合小組卻在2010年九月執行勞斯萊斯對漢翔的發動機零組件「國內採購」案,並沖銷五千二百萬美元點。

訂單的確早已獲得,「但是若沒推工合,波音可能會把訂單拿走」。

這些工合案更像是事後給外商的回饋或折扣,因為它們被拿來沖銷台灣政府所預付的工合點數。

這個標準條款規定台灣的廠商在波音的要求下,必須配合申請工合項目。波音經常在多年後才決定是否啟動申請工業合作的程序。而因為台灣供應商其實早就獲得訂單,波音還願意替國內廠商支付「工業合作計畫」的政府回饋金。這顯示,一個本意是扶助國內產業的計畫,主導權反而落在國外廠商的手上

他要賣你東西,核心技術怎麼可能給你?」

漢翔副總經理杜旭純也提出相同的觀點:「如果工合很有效果,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國防產業的核心技術都還沒有?經常只能得到你已會的技術。」他以近期受到質疑的國機國造計畫為例:「AT-3(自強號高教機)1980年就在飛了,為什麼高教機國產還有問題?」

根據記者統計,如果過去六年工合案不存在,政府改用現金在市場替民間企業購買相同的服務,反而可以節省台幣一百六十億元,平均每年二十七億元。這個原可避免的浪費,是誰的責任?

「前面額度爭取多少,基本上就是國防部為主。爭取完,我們(工業局)就把最後執行的效益顧好。」

 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